澳洲一直以来都是移民最喜欢的国家之一,即使对于来自中国的申请者也同样如此。不过很多跟随父母一起移民澳洲的人,或者是出身在澳洲的移民二代,可能生活中会面临诸多尴尬的地方,以至于外界将他们定义为自带矛盾的一个群体。下面就从澳洲移民的一些小故事来还原这个群体的真实面貌。
故事一:
主人公小刘这样讲述着自己,对于出生在澳洲的移民二代,自己的身份有时候的确有点尴尬,主要原因在于澳洲人把我当外国人看,中国人把我当澳洲人看。小刘不会讲中文,所以从中国来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澳洲人。他甚至调侃自己是香蕉人,黄皮、白心。在澳洲出生长大,披着华裔的外表,但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与澳洲人并无两样。不会读写中文,能听和说比较简单的中文。
故事二:
主人公是一位咨询师,她的父母是台湾人,长年忙于做生意,从小到大对她的陪伴比较少。她常会抱怨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她的中文是5岁小孩的水平。她的父母英文又不流利。双方交流的频率一直不高,只聊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些事情,还经常借助手机翻译软件。
生活上他们会有不少的矛盾,比如,澳洲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存钱的习惯。有一次,她攒下了半年的钱,买了一个新款手机,想在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份惊喜。按照澳洲人的特点,收到家人或朋友的礼物是会表现得非常雀跃的,是一件非常高兴和激动的事情,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她妈妈的反应是,干嘛给我买这个啊,浪费啊。以后不要花这个钱。她妈妈只是中式的习惯表达,但这件事情对她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她甚至委屈的认为,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爱她,以后也不想再送给她妈妈任何礼物了。
两代不同观念的人在一起时间久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会让彼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互相都不理解对方。
上述提到的故事值得很多人深思,这确实与华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有直接关系。有的父母不在意孩子会不会中文,顺其自然。孩子在澳洲环境中上学和成长,自然而然中文渐渐消失,被英文取而代之。有的父母是因为偏见故意不跟孩子讲中文,一心想让孩子融入澳洲主流社会,只要英文讲得好就可以了,更不要提学习中国文化了。有的家庭重视孩子的中文学习,课余时间送孩子上中文课,寒暑假安排去中国的体验式冬夏令营,会有一些不错的收获。但毕竟大环境是英文语言体系,能够流利地听、说、读、写中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澳洲还真的很少有中英双语能力都可以达到母语水平的。
故事三:
之前生活过的地方有一个邻居,他们都是从中国移民澳洲的,而且是全家一起过来的。她说他们家从来不过中国春节,只过圣诞节。其实,节日作为一种仪式感的存在,是一种共同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是家庭可以向孩子们传递文化情感的好机会。不是非要华人家庭们隆重庆祝,但可以给孩子们营造一点中国节日的小气氛。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澳洲移民的华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中国的感情,几乎为零。不了解,没有兴趣了解,或者不屑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问题的背后,是对自己的源与根的陌生,对祖籍国文化和历史的全面缺失。因为不了解而不认同。
也许我们并不能指责他们什么,只是内心深处觉得非常遗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