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日本工作签证政策再度收紧,技人国签证滥用问题与政策调整

2025-08-22

近期,日本签证政策再次迎来收紧措施,引发社会与移民从业者广泛关注。本轮政策调整的重点,锁定在“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简称技人国)工作签证上。这类签证原本旨在吸引高学历、高技能的外国人才,以缓解日本因少子老龄化导致的专业岗位人手不足。然而,现实中签证滥用现象频发,使这一制度不得不面临严格监管。

1、技人国签证的初衷与现实落差

技人国签证自设立以来,本意在于通过引入具备大学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补充日本科技、会计、国际贸易、翻译等关键岗位。逻辑上,这是一套高可行性的制度:用高素质人才增强产业竞争力。然而,随着签证持有人数量不断增加,这一制度逐渐偏离初衷。

截至2024年底,日本技人国签证持有人已达41万人,比2023年增加5.6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约有4万人通过派遣公司上岗,占比接近10%。这些人员表面上是工程师、企划、翻译,但实际上却被安排在流水线、仓库分拣、生产打包等基层岗位。此类岗位不仅与签证要求不符,也属于法律明确禁止的“单纯劳动”范围。

更为复杂的是,派遣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常进行层层剥削。用人企业支付的费用中,大量被派遣公司扣除住宿费、中介费等,最终流向劳动者手中的薪酬大幅缩水。在东京,这样的收入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更遑论享受日常品质消费。

2、违规案例与隐性操作

实践中,不少老牌企业因违规雇佣技人国签证持有者而被处罚。不法派遣公司甚至采取“双合同”手段:一份向入管局申报合规岗位,另一份实际用于劳动者,内容明示从事蓝领工作。通过这种操作,纸面上符合法规,现实中却违法操作,监管部门短期内难以发现。

3、政府应对与政策收紧

面对舆论压力与现实问题,日本入管厅不得不采取行动。未来,派遣公司及用人单位将被要求申报合同并定期上报实际岗位内容,监管部门可能进行突击检查。一旦发现违规,企业不仅面临整改命令,甚至可能被责令停业。

从长远来看,日本对外籍劳动力的政策已呈现明显趋势:从早期“以数量补缺”向“以质量控管”转变。永住签证、经管签证,再到工作签证,每一次政策调整都显示出日本在劳动力引进上的谨慎态度。

4、政策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日本的移民政策始终在劳动力缺口与国内舆论压力之间摇摆。一方面,少子老龄化下的产业空缺迫切需要外籍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选票政治和舆论环境又迫使政策向“日本人优先”倾斜。口号上强调吸引人才,落地执行时却可能将其推向基层劳动岗位,形成制度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此次技人国签证的收紧,既反映了企业和个体投机行为,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的焦虑与不安。长期而言,日本仍需开放签证政策以吸引高素质外籍人才;短期来看,政策波动不可避免,更多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应急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