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近日公布了2025财年最后一期移民排期公告(2025年9月)。对于中国大陆出生的申请人而言,本期职业类移民全面“原地踏步”,而EB-5新法案类别依然维持无排期的优势。这一消息对于正处于观望期或准备递案的投资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需要及时布局的信号。

一、整体排期走势:职业移民全面停滞
从本期公告来看,职业类移民的表A(最终裁定日)与表B(递交申请日)均无任何变动:
1、EB-1(杰出人才/跨国高管类):
表A:2022年11月15日
表B:2023年1月1日
2、EB-2(高学历专业人才类):
表A:2020年12月15日
表B:2021年1月1日
3、EB-5旧法(非预留类别):
表A:2015年12月8日
表B:2016年10月1日
4、EB-5新法(预留类别):持续无排期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职业移民表B依旧不可使用。这意味着,无法通过表B提前递交I-485调整身份申请,申请人仍需等到表A日期排到后才能提交。
二、EB-5旧法的波动与回升
今年4月,EB-5旧法类别曾出现罕见的大幅倒退——表A从2016年7月15日骤退至2014年1月22日。移民局当时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印度等主要申请国对未保留签证的需求量超出预期,为防止2025财年用尽签证配额,需要提前收紧排期。
然而,距离财年结束仅剩两个月时,移民局发现实际收到的申请量低于预期。因此在8月,旧法表A迅速前进685天,恢复至2015年12月8日。这一调整为部分长期等待的申请人带来了久违的进展空间。
三、EB-5新法案的持续优势
与旧法的波动不同,EB-5新法案预留类别自推出以来一直保持“无排期”的稀缺优势。这源于美国国会在2022年3月11日通过的《EB-5改革与诚信法案》(EB-5 Reform and Integrity Act of 2022),该法案不仅重启了区域中心计划,还将授权期延长至2027年9月30日。
1. “双递交”带来的时间红利
在新法框架下,只要申请人递交I-526投资申请,即可同步递交I-485身份调整申请。这一“双递交”机制意味着,投资人可在等待移民审批期间,先行获得工卡(EAD)与回美证(AP)——俗称“小绿卡”。
这种安排,尤其适合已在美国居住或计划短期内登陆的申请人,大幅提升了身份转换的灵活性。
2. 签证预留类别与配额优势
EB-5新法案对特定类型项目设立了年度签证预留,确保符合条件的投资人可优先获批:
1)农村地区项目:每年2000张绿卡(约800个家庭);
2)高失业率城市地区项目:每年1000张绿卡(约400个家庭);
3)基础设施项目:每年200张绿卡(约80个家庭)。
这类项目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即便整体EB-5旧法出现积压,预留类别的申请人依旧可绕开排期,大幅缩短等待时间。
四、投资门槛与申请条件
在投资金额方面,EB-5新法案明确了两类标准:
这一区别不仅影响资金投入规模,也直接关系到排期快慢与审批优先级。对于资金充裕、追求更快身份转换的申请人,TEA项目无疑更具吸引力。
回顾整个2025财年,美国职业移民整体延续了趋紧的态势,而EB-5新法案的稳定无排期优势,正逐渐吸引更多高净值申请人的关注。对于移民决策而言,排期不仅是时间表,更是政策风向的晴雨表。把握信息变化、选择最优路径,往往比等待“形势好转”更能节省时间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