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司法部下属的移民审查执行办公室(EOIR)公布了一组引人瞩目的数据:自2025年1月新政府上任以来,美国移民法庭积压案件数量已减少超过32万件。然而,这一“突破”背后,却暴露出美国移民体系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衡与制度悖论。

1、边境数据创下历史新低,“奇迹”从何而来?
2025年6月,美国南部边境的非法越境人数骤降至仅6000人,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与2024年同期相比,降幅高达93%;比2017年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最低纪录还低45%以上。同月,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在南部边境入境口岸拒绝入境的访客也仅有3234人,较2017年最低纪录下降26%。
这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数据,似乎展示出边境管控取得了卓越成效。然而,数据的靓丽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边境流量的骤降,与移民体系的整体功能改善之间,仍存在巨大落差。
2、法庭积压曾达400万,数字改善的真相是什么?
2020财年,美国移民法庭的积压案件为152万件。仅仅四年之后,这一数字暴增至400多万件,成为美国移民制度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瓶颈”。究其根源,主要源于拜登政府执政期间大规模非法移民涌入边境,大多数人被置于驱逐程序之中,造成法庭资源严重过载。
根据EOIR最近发布的统计,截至2025年初,案件积压一度突破410万件,但在短短六个月内降至380多万。表面看似是效率提升,实则是“供需关系”的错位:新收案件数量锐减,从2024年8月的12万件跌至2025年6月不足3万件,而结案数量维持在6.6万件左右。移民法官首次在审结量上超过了新案接收量,但这一“高效”只是阶段性的统计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若按目前的结案效率计算,清理现有积压案件尚需近9年,而这还未包括未来新增案件的负担。
3、驱逐程序名存实亡,“静默赦免”成隐忧
拜登政府在处理非法移民时,大量案件被“名义列入驱逐程序”后即释放。据统计,过去四年中,有286万人在边境或港口被假释入境,但国土安全部仅向移民法庭提交了不到100万件起诉材料。换言之,约200万人虽在法律上应面临驱逐,却依旧留在美国生活、工作,形成事实上的“非法常住人口”。
此外,还有近70万起案件被以“行政结案”形式终止,即法官在未做出实质裁决的前提下关闭案件。国会司法委员会称之为“静默赦免”,这已严重削弱了美国移民法律的严肃性与执行力。
4、法官人数远不及需求,“效率神话”难以为继
理论上,增加移民法官数量是解决积压的最直接路径。近期国会通过的HR.1《大而美法案》中,虽然为EOIR划拨了高达33亿美元预算,却意外将移民法官的上限设定为800人。目前,现职法官数量约为700人,即便全部满编运转,面对年均百万级的案件量依旧捉襟见肘。如果没有大幅提升人力配置,任何“统计意义上的改善”都只是阶段性的数字幻象。
5、数据之外,是制度信任的崩塌
“谎言有三种:谎言、弥天大谎和统计数据。”马克·吐温的这句名言在今日的美国移民体系中显得格外讽刺。数字可以美化现状,却无法掩盖现实:一个移民体系,如果无法执行既有法规、无法处理应有程序,无论数据如何“进步”,其公信力终将被蚕食殆尽。
当移民法官疲于奔命、案件被“静默结案”,而非法入境者却发现“守法”与“不守法”几乎无实际差别时,真正失效的不是统计工具,而是整个国家的法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