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买房送护照?加勒比国家投资入籍项目的现实与争议

2025-08-04

近年来,“投资公民身份”(Citizenship by Investment, 简称CBI)项目在国际移民与资产规划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加勒比地区的五个国家——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圣基茨和尼维斯,以及圣卢西亚——通过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公民身份,正在将“护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国民权利,转化为一种可合法交易的资源。尽管这一模式为地区经济注入了新动能,但也引发了关于国家主权、安全与身份认同的深层讨论。

1、公民身份的“资产化”:投资换护照的制度设计

加勒比五国的CBI项目设定了较低的准入门槛。以投资房地产为例,申请人只需在当地投资20万美元起的房产项目,即可申请公民身份。作为附加福利,新公民可享有免签进入英国、欧盟申根区等1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通行便利。同时,在税务安排方面,这些国家普遍不征收遗产税、资本利得税,部分还对全球所得实行零税率政策。

尤为关键的是,该类项目通常不要求申请人放弃原有国籍,给予申请人较大的身份灵活性。这种“零居住义务+多重国籍+低税环境”的组合,正是吸引全球高净值人群的核心逻辑。

2、美国投资者带动房产热潮:护照成为身份“备选项”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与公共卫生环境的波动,特别是新冠疫情后对出入境政策的收紧,美国申请人对CBI的需求激增。据移民咨询公司Henley & Partners的研究显示,美国已成为加勒比投资入籍的最大来源国,紧随其后的是乌克兰、土耳其、尼日利亚及中国。

“过去买家关注的是生活方式,如今他们更关注的是能否通过房产获得护照。”一家加勒比高端地产公司的负责人如此描述客户偏好转变。

尽管CBI计划不强制居住,但有约10%至15%的申请者最终选择在当地定居。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第二国籍更像是一种“身份保险”——在面对政策不确定性、全球流动性受限或税务优化需求时,为家庭提供“后路”。

除房产外,投资者也可选择向国家发展基金捐款,例如向多米尼克政府捐资20万美元(单人申请),或向圣基茨和尼维斯捐款25万美元(家庭申请)以换取公民身份。

3、争议之下的身份买卖:理性布局还是主权贬值?

伴随项目扩张而来的,还有不断上升的质疑声音。部分加勒比国家的在野党或前政要曾直言不讳地批评CBI项目,认为“国家身份不应被出售”。安提瓜前议长吉赛尔·艾萨克就曾指出,早期项目推出时本地民众感到不安,认为国家正在将公民身份让渡给“对本国一无所知的陌生人”。

类似观点在地区其他国家也有共鸣。例如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总理公开表示反对CBI,强调“护照不应成为一种待售商品”。而在申请人原属国,尤其是美国,也有人批评这种“中立护照”的商业用途,认为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隐忧。

4、国际监管趋严:加勒比国家推进制度合规化

面对持续的国际压力,尤其是欧盟就加勒比CBI对免签协议的潜在风险所展开的评估,当地政府已着手加强合规制度建设。五国与美国达成了六项合作原则,涵盖强制背景调查、面试制度、第三方审计,以及对重复申请行为的管控等方面。

当地领导人则坚称,该类计划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且管理制度透明严谨。例如,多米尼克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指出,自1993年实施CBI以来,该国已通过项目募集逾10亿美元资金,用于医院建设与基础设施改善。安提瓜总理布朗更明确表示,CBI收入帮助国家避免了主权债务危机。圣卢西亚总理也强调,其国家在项目中执行“最高安全标准”。

从“避税港”到“身份配置地”,加勒比国家借助CBI项目构建出一个“公民身份产业链”。这既反映了小国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中的主动谋生,也折射出高净值人群在身份、安全、全球流动之间的权衡逻辑。对投资者而言,CBI不只是护照,更是一种可随时调用的“流动性身份”;而对于国家而言,如何在吸引资本与维护主权之间取得平衡,才是这场“护照交易”背后更深远的博弈命题。

相关文章

安提瓜护照:兼具免签实力与家族传承优势的“第二身份”优选方案

2025-08-04

在当今全球身份规划浪潮中,对于高净值人群、出海企业家以及有全球教育与资产配置需求的家庭而言,第二本护照不仅是“通行证”,更是一项重要的家族战略工具。尤其是在全球税务合规趋严、地缘政治持续动荡的背景下,拥有一份来自政治中立国家的护照,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