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数据,今年的DSE报考人数已经突破了5.5万人,比去年多了将近一成。看似是考试热度提升,其实仔细看,会发现多出来的这批考生,大部分不是土生土长的香港本地生,而是这些年通过高才通、优才计划、专才计划等方式,新移居香港的家庭子女。这股变化透露出一个信号:越来越多家庭意识到,拿到香港身份,不只是换个居住地,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窗口。那问题来了——孩子有了香港身份,升学路到底怎么选?

一、四种主流升学路径,一定要先看身份门槛
香港身份带来的教育灵活性确实不小,但不代表想选哪条路都行,关键还是看身份类别、户籍状态和学校体系。我们先按最主流的四种方式来分析:
1、读DSE课程 + 报考香港或海外大学
适用人群:持合法香港居民身份(不限永久与否)
这是一条最经典、最普遍的路径。孩子在香港中学接受本地教育,参加DSE考试后,就可以用成绩申请香港八大高校,也可以报考英国、加拿大、澳洲等海外高校。
好处是入门门槛低,只要有香港居民身份就能参加,不需要等到拿永久居民。对很多刚落地香港的家庭来说,是条相对稳妥的过渡路径。
2、读DSE课程 + 报考中国内地大学
适用人群:需为香港永久居民或无条件居民 + 有回乡证 + 注销内地户籍
这个路线专为希望回内地读大学的家庭设计。但身份要求非常细致,必须是永久身份,还要注销内地户籍并办理好回乡证,否则无法走这条路。
适合那些希望孩子未来回内地发展,或者计划让孩子在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
3、读国际课程(IB、A-Level、AP) + 报考香港或海外名校
适用人群:无身份限制(适合资金相对充裕的家庭)
国际课程更像是一条“通往世界名校”的高速通道,不要求香港身份,关键看你选的学校和孩子的学习能力。
读完IB、A-Level或AP,可以申请香港的大学,也可以去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申请大学。适合打算让孩子走国际路线,或者以后规划移民其他国家的家庭。
但这条路的代价也不小,学费不便宜,动辄一年二三十万港币起步,家长要有心理准备。
4、继续读内地课程 + 港澳台联考 + 报考内地大学
适用人群:香港永久或无条件居民 + 回乡证 + 注销内地户籍
还有一些家庭会选择让孩子留在内地接受义务教育,然后通过港澳台联考回内地读大学。
虽然还是回到内地高教体系,但对身份的限制和准备手续一点也不比DSE轻松,甚至更繁琐。所以走这条路,更多是对原有生活路径不愿大改动的家庭选择。
二、本地课程 vs 国际课程:不仅是课程选择,更是教育理念之争
DSE课程:性价比高,压力小,适配性强
香港的DSE文凭考试,相当于香港的“高考”,但竞争压力远低于内地。每年5万人左右参加考试,对比内地上千万考生,差距非常明显。
课程设置更灵活,允许学生用繁体字、简体字或英文作答,评估方式也更重理解和应用,不像内地那样注重死记硬背。
对于适应能力强、希望留港或进军内地高校的孩子来说,是高性价比的选择。多数香港本地学校开设DSE课程,入读也更容易。
但也有家长会担心,DSE认可度在欧美高校中的接受范围没那么广,这就要看家庭的长远规划了。
国际课程:贵是贵,但机会也真多
IB、A-Level、AP这些国际课程,主打的就是“精英教育”和“全球通行证”。
不少香港的国际学校都是全英文授课,师资以外教为主,课程强调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申请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大学时,更有竞争优势。
香港本地大学其实对国际课程考生很青睐,录取比例甚至高于DSE考生。换句话说,走国际课程反而更容易进香港大学。
当然,国际学校的学费也不是一般家庭能轻松负担的,能不能负担得起这笔教育投资,是选择的重要分水岭。
三、身份是通行证,路线靠战略
选择哪条升学路径,其实最终取决于三件事:
你的身份条件是否到位?
家庭经济和资源能支撑哪种教育?
你为孩子设想的未来在哪?是香港?内地?还是欧美?
DSE适合希望留港或兼顾内地发展的家庭,投入相对适中;国际课程则适合打算走向世界的孩子和能承担较高学费的家庭。
拿到香港身份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是如何用好它。对很多通过人才计划落地香港的家庭来说,孩子教育是最大的动因之一。而香港身份确实提供了更多弹性和可能,但教育这条路不是“选定了就万无一失”。它需要家长去了解政策、熟悉课程体系,更要结合孩子的能力、兴趣、方向做出匹配的选择。毕竟,在这个卷全球的时代,教育不再只是考试,更是一场关于资源配置和战略前瞻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