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申请H-1B或I-140的朋友都懵了:怎么收到移民局的补件通知(RFE)里,居然要求“打指模”?这可不是常规操作,也难怪移民圈一下子炸了锅。不止申请人一脸问号,连资深移民律师也感到困惑。更麻烦的是,移民局至今没有发布正式说明,完全搞得人摸不着头脑。今天,就带大家来拆解下这波“突如其来”的变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应对。

一、“职业类申请”也要打指模?确实不常见
先说背景。正常情况下,只有调整身份、庇护、或面临驱逐的人,才会被要求提供生物识别信息。像H-1B工作签证、I-140这种职业移民,以前是不用打指模的。
但从2024年底开始,一些申请人突然收到了包含打指模的新RFE。最怪的是——通知里既没说为什么要打指模,也没提供法律依据。
移民局至今也没出公告,整个流程说变就变,谁看了都觉得不踏实。
二、背后到底是什么信号?业内众说纷纭
律师圈的说法不一。有人猜测,这是移民局内部在测试新的审核机制,也有人觉得可能是为了配合更严的执法程序。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透明,大家都在“政策猜谜”。
从操作角度看,不同地区的移民局也没有统一口径。有的人收到了打指模通知,有的人完全没有。
三、不是让你马上去配合,而是先冷静分析!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不要一收到RFE就急着去打指模!一定要先请专业移民律师评估案件,看清楚风险再决定是否配合。
我们来分几种常见情况:
情况一:有移民历史问题的申请人
比如曾逾期滞留、被拒签、违反身份规定等。
这种情况,律师通常会建议提交补充解释材料,先把问题交代清楚,再考虑是否打指模。
情况二:完全没有违规记录
如果申请人干干净净,但还是收到这类RFE,那就要小心了。
律师可能会建议,要求移民局提供法律依据,说明为啥要打指模。
在法律上,USCIS没有解释就“多一步流程”,其实是有争议的。
情况三:是否立即配合?要慎重
目前多数律师建议——不要盲目配合,因为这个要求目前还不具备普适性。
盲目打指模,有可能让案件被不必要地牵涉进执法或更严格的背景审查。
四、如果必须打指模,流程也得搞清楚
当然,如果最终决定配合,那就要知道具体怎么操作。
一旦USCIS确定安排指模采集,会寄给你一份正式的《通知函》(FormI-797C)。上面会标明你的指模时间、地点,还有注意事项。
整个流程一般是这样:
按时去指定的“申请支持中心”(ASC);
现场拍照、按指纹、签名;
信息会被系统上传,与FBI和国土安全部的数据库进行比对。
整个过程大概10~15分钟,快的话几分钟就能搞定。
但记住:工作人员不会给你任何案情反馈,也不会答疑。他们多是承包商,不负责解释政策。
五、打指模当天,别忘这些准备!
建议带上:
USCIS寄来的I-797C原件;
护照或驾照等有效身份证明;
如果有工卡、旅行证等USCIS签发的文件,也一并带上。
千万不要带:
食物饮料;
各类武器类物品;
手机、相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现场查得挺严,提前检查一下物品,别白跑一趟。
六、遇上突发情况,可以重新预约,但得有“正当理由”
如果真有事耽误了,比如身体不适、家里突发状况或航班延误等,是可以申请重新预约的。
注意几点:
一定要在预约时间前12小时以上申请;
理由要说得通,比如看病、家庭紧急事务、交通阻断等;
可以拨打USCIS客服热线,或上myUSCIS网站提交请求。
但如果无理由缺席,USCIS是有权视为你“自动放弃”,直接影响申请进度的。
从职业类申请突然加入“打指模”这一步,可以看出移民局对申请人背景审查正在趋严。
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策转向,暂时还没完全公开。作为申请人,我们更不能被“突如其来的新流程”打乱节奏。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尤其是在政策不明朗时,专业判断就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