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港的移民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吸引了大量内地家庭将“落户香港”列为重要的家庭规划与资产配置选项。教育资源、全球通行身份和税务优化等优势使得香港身份成为了高净值家庭的热选。然而,政府的最新政策调整表明,原本宽松的政策正在逐渐转向更为严格的审查,给申请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高端人才计划助推申请人数激增
从近几年香港的移民数据来看,人才入境计划的申请人数一直在不断上涨。尤其是自2022年香港政府发布《施政报告》后,高端人才通行证(高才通)和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成为了吸引大量内地专业人士的重要推手。这两项政策不仅让香港成为了人才争夺的焦点,也为许多专业人士提供了快速通道。
2022年,香港人才计划的申请人数急剧上升,达到9.8万人,获批人数更是暴增至36.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申请人数依然保持强劲势头,突破22万人,2024年预计还将继续增长。
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证(高才通)计划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通道。这项计划为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量身定制,审批速度快、流程清晰,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吸引了近10万人成功获批。高才通不仅帮助香港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占得先机,也让许多高端人才看到了在香港发展的无限潜力。
二、优才计划的“冰火两重天”:拒批率急剧上升
尽管高才通计划表现良好,但香港的优才计划却遇到了一些困难。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优才计划的获批率呈现出断崖式下滑。自2022年起,优才计划的申请总数超过16万人,但其中有超过10.6万人被拒,平均获批率仅为17%。尤其是在2024至2025年度,拒批人数达到9万多例,反映出政策的逐步收紧。
值得注意的是,优才计划的主要获批人群依然集中在金融服务、会计、信息科技和电讯等行业,这些领域的申请人仍然占据了总获批人数的一半以上。而其他行业的申请者则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三、政府收紧优才政策的深层逻辑
香港政府收紧优才政策并非无缘无故,它背后有着深刻的考虑。首先,优才计划本质上就是“优中选优”,并非是一个宽松的移民途径。当申请人数激增时,政府自然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筛选机制。
其次,很多申请者将优才计划作为“捷径”,目的在于让子女获得香港身份,进而以较低的分数进入香港或其他国际名校,而这些申请者本人并无意在香港工作或定居。这与香港政府“引进即落地、落地即贡献”的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从2025年开始,香港政府对优才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首先,评分机制由原来的245分制变为“12项评核标准”,申请者必须满足至少6项才能提交申请。新的机制意味着,即便是总条件优越的申请人,如果没有符合关键要求,也可能被“否决”。
其次,政府明确表示优先考虑三类人才:一是具有国际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二是具备吸金能力的创业者,三是掌握关键技术的行业专家。普通申请人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四、更严格的审核与续签要求
除了评分机制的变化,申请材料的审核也变得更加严格。入境处加强了对申请材料的审查,虚假信息或材料不齐全可能直接导致拒批,并影响未来的申请机会。此外,优才计划的续签条件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申请者需要证明自己在香港有“稳定收入”并且有实际的经济贡献,才能续签并保持身份。
尽管如此,香港依然是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地方,尤其在全球金融和教育领域的优势地位未曾改变。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9万人才成功登陆香港,2024年预计与之持平,2025年前两个月,已经有超过1.4万人才成功落户香港。
香港的移民政策正在经历由宽松到严格的转变,尤其是高端人才计划的改革,使得申请者面临更高的竞争压力。然而,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教育枢纽的吸引力依然强劲,人才的需求依旧存在。对于有意移居香港的人士来说,提前规划并抓住“黄金窗口期”将是成功申请的关键。